如何完成不用项目需求中的插图和元素绘制,让每张图都有具备应有的特性。掌握好造型设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通常被称作艺术的事物大多需要展示的是一种独特的和不可还原的东西。每一种艺术都得通过其自身的实践与作品来确定专属于它的效果,这就是艺术活动过程中的创造。在吴冠中看来美的表达在于形式美,形式美是最根本的终极追求。造型无疑是除了色彩之外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和技巧。
我们可以看到在东方或西方艺术,写意或具象的表现中,最先要解决的就是造型。造形在一件作品的诞生过程中,是至为关键的。同时,因为造形和构图,在某种情况下属于同一范畴,关系密不可分。单独的物件形态即是造形,复合起来就是构图。
日常的工作中,时常接到不同风格的插图需求,在进行千差万别的风格转换中,如何造型,制定框架,用哪些规范来建立画面,让其更合理,更讲究,更有特色,是本文要阐述的。
1.清晰的剪影
通过先绘制剪影,确定外轮廓,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内部细节绘制,这是一个很实用的技巧,在形象设计中广泛使用。我们可以通过剪影去检查一个形象是否具有符号化,个性化。能不能产生良好的信息传递。这种方式产生的形象辨识度是很有保证的。
埃及壁画中所运用的正身律画法就是这样的典范。
席勒的人体绘画,也总能把将肢体扭曲夸张到一个极致并仍然卡着造型的结构,形体边缘清晰,极富节奏感。融合富有特色的线条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面目。这是清晰的剪影带来的结构美。
选择从合适的角度去进行设计很重要。在常接触到的角色造型中,确保头、四肢在躯干区域之外保持清晰完整的造型,是最稳妥的技巧。比如跑动的角色,从侧面造型明显会比从正面造型信息传达的更准确,更有张力。
2.对称、均衡
自然界中大多数物体都呈现非对称状态,对称自身在自然界是一种很罕见,于是这就成了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并被我们大量复制这种视觉形式规律。在很多图形应用上对称是一种极致的美,比如莫高窟大量的藻景图案就采用了向心式构图体现了对称均衡的美,所有事物都安排的自然有序,这需要相当高的技巧。
但在另一方面对称也是呆板的代名词,在绘制大部分形象中我们都要极力避免这种效果。需要适当删、增内容做出对比,这样会让所描绘事物更有生命力。比如常见的佛教造像,经过了漫长历史演绎,已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我们能注意到的是没有一尊是完全对称的。
3.灵活运用对比
画面中对比的运用会让画面产生吸引力,使其不再平庸。在画面的构图,造型,包括色彩运用,始终是在处理冲突与平衡。优秀的作品,都是灵活运用对比的典范。
凯·尼尔森画作中可以很鲜明的看到作者对元素的灵活运用,每一处都很耐人寻味。始终在处理疏密、明暗、轻重、聚散的关系。
这幅画采用了计白当黑的处理,,画面上半部分大面积空白,仅通过花坛和围栏渲染出场景氛围。
人物身上夸张的运用长线、短线、细碎的小点、不同空间划分进行了合理排布和绘制,画面始终在进行疏密、聚散、长短的对比处理。最终对两个角色气质有了完美的呈现。
4.气脉连贯
在绘制一张图像时,需要努力引导好观者视线,让所绘内容产生关联性,让观者自然而然的按你预设的顺序去观看。在构建一个物体时候,同样也需要这样做,可以让物体结构更紧凑同时富有张力。在中国绘画中,这方面有更为为高的要求,就是还需做到气脉连贯,要因势利导,通过安排媒介让画面活起来,让气息聚合于画面内部。
通常用的手法有:伸、引、收、泻。
伸:画面内容侧向一边时,应补充内容让其扩展出去。
引:画面的气势出了边际,需要引导趋势将其转回到画面里。
收:气势外泄出画面,需要将其堵住,收回。
泄:某个方向的趋势太强,需要将其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