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自己的方法论是高级到资深级别很重要的一步。之前一直也没讨论过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设计方法是因人而异也是不尽相同的,然而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欢迎关注作者应骏的微信公众号「shejishiyj」UI设计狮联盟。
方法论说白了就是你的设计流程,它是可以不断循环,并且每一个流程的节点都是可以被找到源头的。为什么我们需要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法论,因为这样才能让你的设计有理有据,在评审的时候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目前可能大部分设计师的设计流程依然还是这样:
说好的用户体验呢?这五个步骤里有一个和用户有关吗,并没有。有些甚至连2,3都没有。是不是觉这样工作很机械,就像一直在喝没有源头的水,这是死水迟早有一天被喝干或者污染。
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需要明白是在为谁设计,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交互和产品,而是为用户。有两个忌讳的点要注意一下:
1.虚拟化的用户,也就是你脑子里所想象的用户。
2.别人口中的用户,来自产品,运营等上游提需求者。
这两者都不是真正的用户,我称他们为橡皮泥用户。因为这部分用户他们的信息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他们被刻意营造的环境和参杂了主观意识的人捏造成了不同的形态,可能一部分是他原来的自己,另一部分却被改变了,而他原本的样子你已经不能分辨。所以,上图的流程,我们纯粹是在为那部分橡皮泥用户而设计,而真正的用户需求我们却忽略了。
最近1个月做了一次针对之前产品改版的用户体验调研,在整一个流程跟踪下来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促使我整理并寻找到能成为我设计方法论的一些基础。下面我大致将这个方法分为3个阶段:
下面我用一张图来表示:
先介绍一下背景
项目背景:针对上一期司机端大改版迭代的用户体验反馈。
产品背景:物流o2o
观察
观察数据:
之前我有提到这次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了解之前改版的反馈情况,去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举个例子:之前大改版中,我们将一个功能的布局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所以我们需要二次跟进去修改。那么我们需要观察用户对新改版后产品的日使用率、任务流程的转化率、流失率还有整体改版的满意度等数据的分析,其中一部分来源是400客服反馈热线收集到的。但使用率或者转化率的高低我们只能判断好坏,并无法判断其原因。
就如同这次改版之后用户流失率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后来根据我们用研报告发现,流失率高不是因为大改版造成的体验问题,而是当时新上了一个业务,将线下原本用来维护新货源推动的地推人员全都去推新业务而导致没有货主发货了!没有货了司机必然就不使用我们的产品了。
所以我们再进一步将我们的其他的猜测转化为线上问卷的形式进一步去了解用户的其他功能的使用情况,但依然会存在的问题是,用户可能不太理解你描述的问题,导致收集到的信息的真实度存在问题。
观察用户使用场景:
去线下验证我们的猜想顺便了解更多的用户使用的信息。
举个例子:用户经常抱怨网络不好,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他使用网络的场景分别有哪些。在公路港大厅找货连着wifi找货?还是在露天靠着自己的数据流量找货?还是连着别人的热点找货?不同的场景可能暴露出不同的问题。
观察用户行为:
带着我们的疑问,并准备好想要问的问题提纲去访谈用户吧。请注意!这里的重点依然还是观察,如何观察呢?给用户布置一个操作任务,让他用他的终端去完成,观察用户在完成任务中的断点,迷茫点,看看他是不是找不到下一步的按钮或者找不到哪一个信息了?或者两个按钮让他产生了歧义?并及时询问用户为他指出。
tips:有时候用户会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去完成某一个任务,这是一个让我比较意外的点。就拿这个例子来说,当时给用户提供的是一个关注路线的功能,能够根据用户自己关注的路线来寻找对应的货源信息,但是有用户把搜索的历史记录当作了关注路线的功能来用,而正真的关注路线他居然没用过,也不知道。这个情况的出现让我意识到:1.是否因为关注路线功能不够明显。2.是否因为关注路线的操作比较复杂。3.是否因为用户比较懒不愿意去使用除了首页以外的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