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用户看新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订阅号,主动的关注媒体、自媒体的帐号;一是通过朋友圈,阅读好友们分享的文章链接。但微信也有其弊端。那么,微信是如何做品牌推广的呢?
一.时效性
微博的优点是快,缺点是杂且多,如果你不幸关注了几个话痨,有效内容很容易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里。而微信公共帐号的抵达效率高得多,但如果帐号持有者把微信当微博用,将会给用户带来极大困扰,于是微信的产品团队对公共帐号每天能发布的信息条数人为的做出了限制:一天一条。毋需多言,这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媒体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二.交互性
微博将读者与媒体的距离前所未有的拉近了,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者给媒体供料;一是媒体与读者的互动。在过去的几年里,不管是动车事故还是地震,每当天灾人祸发生,能在第一时间反应的一定是微博。通常的模式是:凑巧在现场的网友拍照或发微博,被大V或媒体微博发现,经过后者的传播迅速为公众所知。随后,各路会与爆料者私信联系采访,询问细节,将补充的内容更新,一篇合格的新闻便很快出炉,远不必等到第二天报纸出街。微信也能与用户互动,互sayhello之类,但这种互动是伪互动,仅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情感维系。
三.便捷性
我现在使用的是微信5.1版,在这一版中,所有的公共帐号都收在“订阅号”里。要阅读一篇文章,必须先点“订阅号”,进入公共帐号列表,再选择帐号,然后点开具体的文章,一共需要点击3次。在电脑上,用鼠标操作,点3次都算得上是用户不友好了,何况是在手机的小屏幕上。
四.限制性
与国际同行相比,在中国做媒体人面临的是特殊的国情,你懂的。这没什么,这半个多世纪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媒体和主管部门已经有相当的默契:什么能报,什么不能报,怎么报?网络时代也不例外。不同的媒体对红线的把握各有不同,但与网络时代之前不同,媒体的自我审查不是最后一道防线,平台提供方会有更严格的审查。微博,微信都不例外。
五.转换率
以上描述的都是媒体的文章在订阅号里会遭遇的尴尬,在朋友圈里分享新闻链接会不会好一点呢?也不见得。在互联网世界里,对于一篇新闻而言,点击率极为重要,对于一家媒体而言,粉丝数极为重要。但朋友圈分享链接无论是对点击率还是粉丝数的增长,帮助都有限。
六.点击率
在互联网上,信息要想快速传播开来,需要依靠“超级村长”,微博便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姚晨的微博粉丝有6千万,就算僵尸粉占99%,也有60万的关注者。但朋友圈中,很少有人有如此数量级的好友,信息的传播范围极大的受限。因为大V一条微博的转发,某小APP被挤爆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这类事情几乎没有出现在微信上过。
七.信息质量
微博早期营销号泛滥,热门的资讯常常有各类心灵鸡汤、成功学、真假不辨的养生知识,后来一方面微博管理方刻意的对其打压,另一方面,微博用户的经验值提高,这使得只要你挑对了关注者,你看到的是相对高质量的资讯,甚至比直接读报刊杂志还高质量。